中国汉朝地图(中国汉朝地图全图)

汉朝九州地图

东汉末年,不是九州,而是十三州。东汉末年是指中平元年至建安二十五年(184年—220年)这段时期,是指东汉末年的前夕,以曹丕篡汉或建立三国(东吴孙权于229年称帝),历时36年(或按东吴建立为45年)。这一时期,军阀割据,互相争斗。

中国汉朝地图(中国汉朝地图全图)

东汉末年,随着土地兼并愈演愈烈,强大的地主拥有自己的私人武装,加上中央政府政治黑暗,皇权衰弱,过度放权于地方,造成群雄割据的局面。这些分裂势力有着不同的崛起过程和发展路径,反映了那个动荡时代的不同侧面。

东汉地图:

扩展信息

东汉末年的历史背景

东汉末年,农业生产中发生了严重的土地兼并,直接导致了地方强大势力的崛起。

由于中央政府的黑暗政治和十常侍势力的猖獗,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削弱,导致土地兼并问题日益严重。人民遭受了这一现象的惨痛后果,加上天灾和瘟疫的双重打击,纷纷起来造反。发动大规模叛乱,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黄巾起义。

时代的动荡也给了土豪们崛起的机会。他们最初依靠自己的财力组织自己的武装力量保卫家园,后来逐渐演变为拥有私人武装力量的军阀,如曹操、刘备等人。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中央政府,由于不关心政治,无能为力。相反,它需要他们来维持当地的稳定。

当地方富豪发展到后期,逐渐分成贵族和穷人两个阵营。其中,士族拥有土地和权力的优势,因而拥有垄断政府高层的权力,形成了三国两晋时期特殊的士族政治。

参考来源:百度百科-东汉末年

汉朝鼎盛时期版图注意是图

汉朝疆域:

汉朝疆域:

秦末,天下大乱,中原战乱不断。结果,河套被匈奴占领,南越、闽越、黔中相继被征服。到汉初,土地只剩下214万平方公里。

汉武帝时期,进行了大规模的边疆扩张。元朔二年(公元前127年),卫青奉命北伐匈奴,收复河套,置朔方郡、婺源郡。

元寿二年(公元前121年),霍去病出征陇西,击败居住在河西走廊的匈奴部落,根据疆域设立无为郡、酒泉郡,后又分设张掖郡、敦煌郡。

元鼎六年(公元前111年),灭南越国,占领海南岛,置南海、苍梧、榆林、合浦、交趾、九镇、日南、朱牙、丹儿九郡。并在西南设立武都、藏克、月寻、神力、文山五县。

元丰二年(公元前109年),吞并滇国,置益州郡,将西南边境推至云南哀牢山、高黎贡山。

元丰三年(公元前108年),汉朝灭亡,满洲灭亡。设乐浪、临屯、玄土、镇畈四县。从此,汉朝的基本范围确立了。

太初三年(公元前102年),修筑外长城光禄塞、居延塞,将北疆推入戈壁滩。

汉宣帝二年(公元前60年),在武累城设立西域都护府,正式将西域纳入版图。

扩展信息:

汉代行政区划:

国家作为一个行政区域,萌芽于西汉武帝时期,正式形成于东汉末年。元丰五年,县以上设十三行司。各部派一名巡抚,各行部管辖若干县(国)。

但此时的分公司是一个监管区域,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域。

东汉末年,地方动荡不安。中平五年,朝廷选重臣为都督,称为州牧,掌管州军民。

国家由督辖区改为行政区。至此,中国的地方行政机构由原来的郡县两级体制转变为州、县、县三级体制。

这十三个州是:

司隶(治洛阳)、徐州(治单县)、青州(治临淄)、豫州(治谯县)、蓟州(治高邑)、并州(治晋阳)、幽州(治蓟县)、兖州(治蓟县))、辖昌邑)、凉州(辖陇县)、益州(辖罗县)、荆州(辖汉寿)、扬州(辖溧阳)、交州(辖陇边)。

兴平元年(194年)分置永州。汉朝灭亡时,全国有十四个州。国家由督辖区改为行政区。

参考来源:百度百科_汉代

汉代十三州地图

如图:

西汉十三郡(省史部)是:朔方、兖州、青州、豫州、徐州、冀州、幽州、并州、扬州、荆州、益州、凉州、交趾。

东汉是:司隶、兖州、青州、豫州、徐州、冀州、幽州、并州、扬州、荆州、益州、凉州、交州。

东汉末年,天下大乱。诸葛亮在《隆中对》中给刘备的建议是取得荆州、益州。因为这两个地方都是政治中心(中原),面积大,土地丰富,适合新兴势力作为根据地。但这个计划后来并没有实现,蜀汉集团只是接管了益州。

三国的情况其实就是这样的。北方各州基本被曹魏集团占领。孙吴的核心地区是扬州,还控制着胶州。蜀汉控制益州。荆州最初被孙、曹、刘三大家族瓜分。后来吕蒙袭荆州。荆州大部属东吴。

扩展信息

东汉时期,全国有十三个州,每个州所管辖的郡国数量不等。“州”是监管区域的名称,也称为部门。每个州设有州长或州牧,巡视所属县、国,监督县县官员和地方权贵,查处违法行为,弹劾腐败官员。

东汉灵帝中平五年,选朝廷重臣为太守。从此,州逐渐转变为行政区,州牧师也成为常任军政首长。东汉末年,各国根据资历的长短,或者任命牧师,或者任命刺史。

参考来源:百度百科-东汉十三国

汉朝的版图面积有多少

汉宣帝末年至公元前49年汉元帝初,汉朝面积最大,达到2560万平方公里。

公元前60年,匈奴征服倭王,投降汉朝,天山南北彻底摆脱了匈奴的统治。汉朝在武累城(今伦台东)设立西域都护府。都护府管辖范围包括今武汉的乌孙及巴尔巴湖以南、帕米尔地区的乌累、费尔干纳盆地的大宛等地。后来,公元前51年,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,臣服于汉朝。公元前36年,郅支单于于公元前36年在吉尔吉斯共和国伊塞克湖附近被汉将陈汤所杀。此时的汉朝,领土面积最大。

汉朝领土面积:2560万平方公里

汉武帝继位后,前四十年(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100年)不断扩张领土。

1、北方领土的开发。公元前127年,汉将卫青攻打匈奴,不仅收复陇西北部、北狄、商郡,还收复河南,置朔方、婺源郡;云中县、雁门县北界也恢复。后来卫青和霍去病在闽然山下击败了匈奴,杀掉了伊之邪和北洋,鲜贝利亚和匈奴并入了中国版图。北部边界到达北冰洋。

2、河西设4县。公元前121年,霍去病攻打河西。匈奴投降,置酒泉县。此后至公元前67年,先后分张掖、敦煌、武威三郡,合称河西四郡。与公元前81年在湟水流域设立的晋城郡并称河西五郡。

3.南方扩张。公元前111年,南越也被平定,并在其境内设置南海、榆林、苍梧、合浦、交趾、九镇、日南、相八郡。次年,他渡海在海南岛设立朱雅、丹儿县。上述10个郡包括今天的两广地区和越南北部,范围比秦时还要扩大。

公元前138年,东瓯王迫于闽越的威胁,举家迁往江淮地区。公元前110年,汉朝灭亡闽越,迁徙于江淮之间。后又在福建全省及浙南地区设立叶(今福建福州市)、惠浦(今浙江临海东南)两县。会稽县。

4、西南7县的设置。公元前135年至公元前109年,征服西南蛮族,在夜郎、切兰、邛、左、染君、白马第、老真、米摩、滇、昆明等部落中建立了建威、藏克、越庸、申等部族。辖黎、文山、武都、宜州7县。除武都县位于今陕西甘肃嘉陵江上游外,其余6县均在今云贵、四川边境地区。西南边界达今四川邛崃山脉和云南高原。李公山、哀牢山一带。

5、东北乐浪四县的设置。公元前108年,燕人卫蛮在朝鲜半岛建立的魏朝朝鲜被灭,在朝鲜及其附属国设立乐浪、宣菟、镇畈、临屯四郡,东北边境被推开。到朝鲜半岛。中部和北部,东至日本海,南至首尔以北地区。加之肃慎等部落纷纷前来投降,东部边境直达白令海和堪察加半岛。

六、设立西域都护府。“西域”一词有两层含义:狭义指古玉门关、甘肃敦煌阳关以西、葱岭(今帕米尔高原)以东地区;狭义指古玉门关、甘肃敦煌阳关以西、葱岭(今帕米尔高原)以东地区;广义的西域还包括葱岭以西至中亚及其以外的东欧、北非地区。公元前2世纪初,匈奴势力已到达西域,控制了该地区许多分散的小国。汉武帝时期,曾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,企图联合乌孙、大越氏族共同抗击匈奴。公元前102年,他又征服了费尔干纳盆地的大宛。从此,西域人心惶惶,纷纷派遣使者进贡。于是在敦煌与罗布泊之间设置了交通亭站,并在轮台(今轮台东南)、曲里(今库尔勒)等地辟田。此时汉朝的控制范围仅止于天山南路。乌孙以东的北道仍处于匈奴的控制之下。直到公元前60年,匈奴诸王投降汉朝,天山南北才彻底摆脱了匈奴的统治。汉朝在武累城(今伦台东)设立西域都护府。都护府管辖范围包括今武汉的乌孙及巴尔巴湖以南、帕米尔地区的乌累、费尔干纳盆地的大宛等地。

汉宣帝在位期间,汉朝的版图空前辽阔:东起白令海,鄂霍次克海、日本海、黄海、东海中国海、琉球群岛以及包括九州岛在内的朝鲜半岛中部和北部地区。北至北冰洋,西至中亚,西南至高黎贡山、哀牢山,南至越南中部和南海。

汉朝地图

汉武帝继位后的前四十年(公元前140年——公元前100年)不断扩张疆域。

北方领土的扩张。公元前127年,汉将卫青进攻匈奴,收复了陇西、北狄、商郡北部,还收复了河南。

北界在阴山以北。

定居河西四县。公元前121年,霍去病攻打河西。匈奴王投降,置酒泉县。此后至公元前67年,先后分张掖、敦煌、武威三郡,合称河西四郡。与公元前81年在湟水流域设立的晋城郡并称河西五郡。

南部扩张。公元前111年,南越也被平定,并在其境内设置南海、榆林、苍梧、合浦、交趾、九镇、日南、相八郡。次年,他渡海在海南岛设立朱雅、丹儿县。上述10个郡包括今天的两广地区和越南北部,范围比秦时还要扩大。

扩展信息:

汉朝疆域:

一、地域范围

秦末,天下大乱,中原战乱不断。结果,河套被匈奴占领,南越、闽越、黔中相继被征服。到汉初,土地只剩下214万平方公里。

汉武帝时期,进行了大规模的边疆扩张。元朔二年(公元前127年),卫青奉命北伐匈奴,收复河套,置朔方郡、婺源郡。

元寿二年(公元前121年),霍去病出征陇西,击败居住在河西走廊的匈奴部落,根据疆域设立无为郡、酒泉郡,后又分设张掖郡、敦煌郡。

元鼎六年(公元前111年),灭南越国,占领海南岛,置南海、苍梧、榆林、合浦、交趾、九镇、日南、朱牙、丹儿九郡。并在西南设立武都、藏克、月寻、神力、文山五县。

元丰二年(公元前109年),吞并滇国,置益州郡,将西南边境推至云南哀牢山、高黎贡山。

元丰三年(公元前108年),汉朝灭亡,满洲灭亡。设乐浪、临屯、玄土、镇畈四县。从此,汉朝的基本范围确立了。

太初三年(公元前102年),修筑外长城光禄塞、居延塞,将北疆推入戈壁滩。

汉宣帝二年(公元前60年),在武累城设立西域都护府,正式将西域纳入版图。

与西汉相比,东汉的疆域有所缩小。汉昭帝五年(公元前82年),镇繁县、临屯县并入乐浪县、玄菟县。光武帝建武六年(公元30年),陵被废弃。伊斯特兰。

汉元帝因元三年(公元前46年)放弃朱牙县、丹儿县,失去了对海南的控制权。

汉舜永和二年(137年),胶州日南县湘林县为林邑所攻克。

建武二十四年(四十八年),南匈奴吞并并定居河套。建武二十六年(五十年),任命匈奴中郎将,督促南匈奴投降。

建武二十五年(四十九年),乌桓率部下迁徙北郡以北。又任命乌桓都尉镇守乌桓,接管鲜卑。

汉明永平十二年(69年),将哀牢纳入辖区,并据此设立永昌县,并向西南扩展至缅北;汉永元六年(94年),西域彻底平定,西境到达海边。

后来“季枭、严嘉在西域后”,直到汉安延光二年(123年)任命班勇为西域刺史,二年汉舜帝永建年(127年),平定西域诸国。然而,乌孙以及葱岭以西的诸国已经脱离了汉朝的控制。从此,“三绝三通”就结束了。

东汉末年,由于海洋枯竭,人口锐减,曹操放弃定襄、云中、婺源、朔方、上郡、北狄六郡,分割盘踞的南匈奴。河东分为五个部落,各有一名汉官司马。也拿去吧。

汉初,刘邦封了不同姓王的七人。但由于各地叛乱不断,异姓王大多被消灭,只剩下长沙王吴芮。同时分封同姓诸侯。这些王国“规模庞大,有五六县,连有数十座城池,并建有数百官吏和宫殿,以向皇帝炫耀”。

地方王国势力的不断增强,导致中央政府实际控制的地区不断缩小。吕后时期,外戚、诸侯、国王的数量增多。文帝时期,陆续被铲除,刘氏诸侯数量增多。然而,地方王国势力的扩张,对中央政府构成了严重威胁。

文帝接受了贾谊的建议,通过分田削弱诸侯的权力。景帝即位后,采纳了晁错的建议,直接削减了王国的封地,引发了诸侯王的强烈反弹,导致吴楚七国之乱爆发,但很快就失败了。景帝以此减少各王国的管辖范围。

武帝时期,他采纳主辅彦的建议,实行推恩令,规定诸侯的皇位由嫡子继承,其余的儿子全部分封县、乡的土地。

因此,王国不断缩小,汉族郡县不断扩张,而随着边境郡县的扩张,汉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。与此同时,政府划分了大量较大的县。至平帝二年,全国有郡103个,县级行政区1587个,包括县、藩、镇、路。

蜀汉时期的疆域范围,大致为今四川、云南、贵州一带以及陕西旧汉中郡和缅甸北部地区。尽管昭烈帝刘备曾大规模伐吴,诸葛亮、姜维也多次北伐,但蜀汉的基本版图并没有改变。

2、行政区划

国家作为一个行政区域,萌芽于西汉武帝时期,正式形成于东汉末年。元丰五年,县以上设十三行司。各部派一名巡抚,各行部管辖若干县(国)。

但此时的分公司是一个监管区域,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域。东汉末年,地方动荡不安。中平五年,朝廷选重臣为都督,称为州牧,掌管州军民。国家由督辖区改为行政区。

至此,中国的地方行政机构由原来的郡县两级体制转变为州、县、县三级体制。

十三州:司隶(治洛阳)、徐州(治单县)、青州(治临淄)、豫州(治谯县)、蓟州(治高邑)、并州(治晋阳)、幽州(治蓟县)、兖州(治昌邑)、凉州(治陇县)、益州(治罗县)、荆州(治汉寿)、扬州(治溧阳)、交州(治陇边)。

兴平元年(194年)分置永州。汉朝灭亡时,全国有十四个州。国家由督辖区改为行政区。

参考来源:百度百科_汉代

上一篇: 成都旅游攻略三天减肥法,成都三天旅游攻略和能花多少钱
下一篇: 六年级下册数学制定旅游计划表(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制定旅游计划)

相关资讯